您当前的位置:商业资讯 >  >> 
高职院校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发挥链群功能

时间:2023-06-02 16:16:17    来源:个人图书馆-渐华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笔者以为,这是新阶段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一新型载体建设中,高职院校大有可为也必有可为。产教联合体是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效能的重大变革,它是破解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的痛点、堵点、难点,系统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向更高能级迈进的重要战略举措。

首先,这是一种价值重置。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破目前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办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学校与企业更有位,真正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其次,这是一种主体重构。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突出实行实体化运作这一关键要求。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探索产教深度融合、产教协同发展、产教共生共长新路径。再次,这是一种要素重组。高职院校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特定类型产教联合体建设目标,全面对标产业发展要求,优化重组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使之与产业发展双向发力、同频共振。这是高职院校全面对标产业办学的一场内部革命,也是产教联合体向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上做文章发出的一张“问卷”。


【资料图】

一、精准定位,建强专业链,提升服务产业链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直接服务于产业一线,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产业链上实际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化发展,企业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快速迭代,生产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生产方式研究化、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有为才能有位,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出击,以专业之变适应产业之变。

一是主动参与产教共同体的政策供给。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和特点,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导向,深度适应社会转型,深度匹配产业升级,把握先机、主动参与产教共同体的政策制定、制度供给。二是主动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定位由简单重复的装配者、操作者向更高层次的智能生产系统的规划者、应用者、改造者、调试者、决策者转变;能力培养由单项应用向系统集成的“交叉”“复合”“多项”联动转变;服务重点由“单人单岗”,向“技术+人才”打包供给转变。三是主动谋划系统构建专业群结构体系。准确判断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明确对应的岗位集群,明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优化专业建设重点和质量要点,培养大量宽基础、强技能、高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服务产业链的适应性。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通过全面梳理学校文理科专业群与苏州地方产业发展的对接服务情况,及时适应苏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态势,实施“专业数字化改造融合化转型发展”重点工程,果断对现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融合转型,加强专业群建设,推行专业群“集群”管理模式,以提高服务地方产业贡献度、企业用人满意度。

二、协同发力,增强供应链,提升服务人才链的供给能力

高职院校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上,最核心的投入是两类人才,即教师和学生。教师端,重点是完善“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认定办法,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培养一大批“上得了课堂、下得了企业”的双师素质教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基础。学生端,重点是抓好在校生和社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端,重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做到三个主动。一是要主动创新协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特别是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育人机制上真正实现校企双带头人负责与多主体参与的统一,保证政府、行业、企业人员能够深度参与,探索建立独立法人的专业群指导委员会或职教集团。二是主动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统一。推动校企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技术技能平台,形成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和订单化育人的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内外结合、上下贯通,为产业培养大量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主动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性,努力贯通人才培养链。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的要求,为产教联合体企业员工提供“回炉”再学习的机会,或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教学和生产实践,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交叉应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全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而提高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整体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三、持续赋能,延展技术链,增强服务创新链的转化能力

高职院校要在产教联合体中找准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将中小微企业作为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要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好;科研成果的转化性强;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性、适应性较强,活跃在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产品的应用场景熟悉。

一是通过团组方式,师生共同参与产教联合体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在项目开发中提高技术技能,既为企业提供分岗位和产品线集成的项目人才,又为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人才团组的打包服务。二是以平台方式提供整体方案服务,聚焦服务企业创新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选准在产业链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的技术优势,集聚优秀教师和企业人员,必要时引入第三方专家,将科研院所、先进企业的名家大师请进来,联合持续攻关,促进技术延伸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换转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围绕核心技术集聚资源。根据产教联合体企业需要攻关的技术模块,校企共同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将企业案例转换为教学资源,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纳入1+X制度试点,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